首页 吉林快三彩票官网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阅读马拉松 | 当神仙也有了“打工人”的烦恼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6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14

《太白金星有点烦》

——马伯庸

读书会回顾

提起《西游记》,大多人想起的是孙悟空的大闹天宫、唐僧的执着西行,是神话里的快意恩仇。可马伯庸偏不按常理出牌,通过太白金星的角度来重新解读《西游记》。

在书中,太白金星受命策划九九八十一难,确保唐僧能安全走完流程,平稳取经成佛。

于是,天庭变成了职场,神仙变成了我们身边为工作奔波的普通人,有改不完的报表,有平衡不完的关系,有藏在规则里的无奈,也有偷偷守住的善意。马伯庸坦言:“这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个人作品。” 这本书本是他写完《大医》后,为了放松身心写的短篇故事,却偏偏戳中了无数普通人的心:原来不管是神仙还是凡人,日子里的“烦”,竟如此相似。

01. 角色解读

01

李长庚:经验丰富的工作者

展开剩余91%

读书会现场场景

太白金星李长庚是书中“西天取经”项目的策划者,他在书中的形象总让人想起身边那些职场里的“老油条”,不是贬义,而是指能在复杂规则里找到平衡,不瞎较劲,但也不没底线。他身上最鲜明的特质,是“适应体制”与“坚守原则”的共生,少了哪一面,都成不了天庭职场的典型缩影。

在故事开始,太白金星接到文书,看到了玉帝给的“太极图指令”,换旁人可能会纠结“为什么不说明白”,但太白金星不钻牛角尖,他先是琢磨玉帝的心思,再反复咨询其他神仙,还翻遍了古籍,顺着流程一点点推进工作。这种不钻牛角尖的务实,是他在天庭立足的本事。

可他又不是完全的顺从和务实。“百花羞事件”里,他明明可以只盯着“推进取经项目”这个目标,不管百花羞的死活,毕竟奎木狼是天庭星宿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能交差。但他没这么做,反而联合观音、唐僧一起想办法,最后帮百花羞逃了出来。这时候才发现,他的“务实”里藏着底线,不因为要完成任务,就丢了对正义的判断。

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“人际协调术”。天蓬、沙僧要加入取经队伍时,玉帝想给天蓬留余地,毕竟是昔日元帅;西王母却盯着天蓬之前的问题,不乐意就这么轻易放过;同时,取经队伍还缺人手,得尽快补全。换旁人可能会顾此失彼,要么得罪玉帝,要么惹恼西王母,要么耽误项目进度。但太白金星避开了这些坑,通过先找玉帝说天蓬去取经算“戴罪立功”,既保了天蓬的体面也不违玉帝心意,再跟西王母解释这是让天蓬“以功补过”,正好回应她对之前事件的在意,最后把沙僧和天蓬一起编入队伍,既满足了玉帝心里的想法,又给了西王母台阶,还顺利补全了队伍空缺,活脱脱一个擅长跨部门协作的人。

02

镇元子:仙门里的营销鬼才

镇元子是五庄观的主人,手里握着人参果这宝贝。他在书里是一个懂借势、会造氛围,把产品的价值挖透还不惹人反感的营销鬼才。他的“营销”从不是硬卖,而是摸透了仙凡都吃的“稀缺感”和“体面感”,把人参果从“稀有仙果”变成了“仙门里的招牌”。

人参果本就珍贵,三千年开花、三千年结果,吃一颗能增寿万年。但镇元子没闷头自己享用,反而借着取经队伍路过五庄观的机会“搭台”。他提前吩咐童子摘果招待唐僧,还特意跟童子交代:“唐僧是金蝉子转世,算仙门故人,用人参果招待才够诚意。”这话没提“卖果”,却先把人参果和“仙门情谊”“贵客待遇”绑在了一起,哪怕唐僧看果子像婴儿不敢吃,也没浪费这机会,反而让“五庄观用人参果待客”的事,顺着取经队伍的路传了出去,无形间就把人参果的“珍贵”和“体面”传远了。

更妙的是他应对“果树被推”的操作。孙悟空一时冲动推倒了人参果树,换旁人可能会直接追责要赔偿,镇元子却没这么干。他拦下取经队伍,没急着发火,反而说:“果树是五庄观的根,你得找能救活它的人来,这事才算完。”结果孙悟空没办法,只能去请观音菩萨。等观音亲自来五庄观救活果树,镇元子还特意摆了宴席招待观音和取经众人,席间又提了句“多亏观音大士出手,这人参果才算保住,往后仙友们想来尝鲜,也算有个由头”。

这一操作,等于让观音给人参果做了“权威背书”,连观音都认可的仙果,价值自然更硬。之后不管是天庭的神仙,还是西天的佛陀,提起人参果,都得说句“五庄观的宝贝,是真稀缺、真有用”。镇元子的“营销”从来不是耍小聪明,而是懂借势:借取经队伍的“流量”打开名气,借观音的“权威”夯实价值,还借着“待客”“救树”的由头,把“卖宝贝”变成了“传情谊、送机缘”,既赚了口碑,又让人参果的价值真正立住了。这本事,放在现实里,就是妥妥的营销高手。

03

奎木狼:嚣张的背后藏着“跟脚”

书中对奎木狼这个反派的塑造很戳人:他不是单纯的“恶”,更多是带着背景加持下的肆意,背后藏着规则的漏洞。作为有天庭星宿身份的“有跟脚”者,他的出格举动,总能靠着背景被轻轻放过。

奎木狼囚禁百花羞十三年,全程没人敢真正的干预。倒不是因为他多有本事,而是天庭的背景成了“保护伞”。这像极了现实里那些仗着资源或关系撑腰的人:就算做了不当的事,也能靠背后的力量找借口脱身,旁人就算看不过去,也没能力改变什么。更让人堵心的是,百花羞的困境被轻描淡写地说成“家庭纠纷”,哪怕有人想为她求助,旁人一句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就推掉了所有责任。

02.情节探讨

01

取经项目:天庭版职场图鉴

读书会现场图片

“西天取经”在原著里是神圣的使命,可在这本书里,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“天庭项目”,有甲方乙方,有预算报销,有流程冗余,还有永远猜不透的上级心思。读着取经项目的种种问题,总忍不住会心一笑:这分明是现实职场的翻版。

最明显的是“流程冗余与效率低下”。书里写阴曹地府找外援修系统,结果技术不达标,还拖着报酬不给。这像极了现实里的外包项目:甲方想压低成本,中间环节层层克扣,最后到乙方手里的预算少得可怜,只能用差强人意的技术应付;项目做完了,甲方还拖着尾款不结,乙方催也不是、不催也不是。有人说这像极了找外包做宣传的经历:预算被砍了又砍,最后只能用廉价的素材,宣传效果一塌糊涂。书里那句“格子道袍道士(程序员)喊阴阳(二进制)修 bug”的描写,看着荒诞,却精准戳中了“外包困境”的痛点,大家都在应付,最后没人对结果负责。

更让人头疼的是“高层指令模糊与基层内耗”。玉帝从来没直接露面,所有指令都靠太白金星揣摩。就像现实里有些领导,布置任务时只说“做个有亮点的方案”,没说方向,没说预算,没说时间,下属只能反复猜心思,改来改去。这像极了我们改方案的经历:领导一句“再改改”,没说哪里不好,只能自己瞎琢磨,改了一版又一版,最后才摸清领导的想法。那些浪费的时间和精力,就是基层的“无效内耗”,明明可以靠清晰的指令节省时间,却偏偏在猜测里消耗自己。

还有“报销难题和关系户问题”。取经项目里,太白金星要处理各种报销单据,有的费用说不清用途,有的单据不符合规定,跑了好几趟都报不了;同时,还有各路大仙塞“条子”,想把自己人塞进取经队伍,不管这个人是否适合。这像极了现实里的职场:报销时被财务挑各种毛病,跑断腿才能拿到钱;同时,总有人靠关系插队,明明没能力,却能占着好位置。原来就算到了天庭,职场里的这些“糟心事”,一个都少不了。

02

社会正义:从“六耳猕猴案”看冤屈

难伸的困境

读六耳猕猴的故事时,心里最不是滋味。他明明没做错什么,却被顶替了身份,含冤莫白,最后只能在等待里耗尽希望。这个角色,像极了现实里那些被不公对待的人,明明有真相,却没人愿意去查;明明该得到公平,却只能在漫长的等待里失望。

书里写六耳猕猴去告御状,等了一个月,可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,这一等就是三十年。想想现实中有些案件,当事人为了讨个公道,跑了十几年,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,变成了满脸沧桑的中年人。他们手里握着证据,却找不到说理的地方;他们一次次燃起希望,又一次次被泼冷水。那种从期待到绝望的过程,书里没刻意煽情,却写得格外真实。马伯庸写这个角色,其实是在替那些被不公对待的人发声,他们的委屈,不该被忽略。

而孙悟空的选择,又给了这份绝望一点温暖。他没有大闹天庭,没有用对抗的方式去讨公道,而是留着自己的躯体,让六耳猕猴重生。这种“温和的反抗”,比大闹天宫更有力量。

书中六耳猕猴结局“重生”,终于能做自己,不用再活在别人的阴影里。这像极了现实里那些终于等到公道的人,虽然过程漫长,但至少结果是好的。可更让人深思的是:为什么正义总要迟到?为什么总要有人付出那么多,才能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公平?马伯庸没给出答案,但他用六耳猕猴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,这就够了,因为只有被看见,才有可能被改变。

03经典语句解读

“超脱因果,太上忘情” 贯穿李长庚修行悟道的整个过程,在李长庚真正得道金仙时如此写道:“超脱因果,不是不沾因果,而是只存己念;太上忘情,也不是无情无欲,而是唯修自身。”

01

超脱因果,只存己念

读书会现场照片

“超脱因果,只存己念”,说到底就是“放下对因果的执念”。 就像学习的时候总纠结“努力了会不会没好成绩”,越想越焦虑,反而导致学习时根本静不下心,其实因果是自己控制不了的,努力了不一定能考高分,不努力也可能凭运气取胜,但“每天认真听课、做题”是自己能控制的,这样即便没有拿到高分也问心无愧。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纠结:担心工作做不好被批评,担心付出没回报,担心选择错了路。可纠结来纠结去,只会消耗自己。不如像这句话说的,专注当下能做的事,至于结果,顺其自然就好,不被“担心结果”的焦虑困住。

职场里的人,对这句话的感受可能更深。负责项目的时候,甲方反复改需求,与其抱怨“为什么又变了”,这样项目推进得慢,自己还一肚子火,还不如学着太白金星“聚焦可控”,把精力放在“如何快速响应需求”上,提前做好备选方案,需求变了就调整方案,不再纠结“为什么变”。其实,“超脱因果”不是消极应付,是主动把精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,不跟不可控的因素较劲,这样活着,会轻松很多。

也许有人会问:“只存己念”会不会变成自私?比如只关注自己的目标,不管别人。其实不是的。“只存己念”是“不被别人的想法左右”,不是“不顾别人的感受”。太白金星虽专注于“完成取经项目”,但他也会帮百花羞,会协调团队关系;调整方案的同时,也会考虑甲方的需求,不是只按自己的想法来。真正的“只存己念”,是守住自己的目标,同时不伤害别人,这和“自私”,完全是两回事。

02

太上忘情,惟修自身

再看“太上忘情,惟修自身”,核心是“专注成长”。这里的“忘情”,不是“没感情”,是“不被过度的执念困住”。现实中,有的人因为高考失利,没考上理想的大学,消沉了很久,其实他们不是放不下大学,是放不下“没实现目标的不甘”。但与其纠结过去的遗憾,不如专注提升自己,提早考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。这就是“惟修自身”,不是忘记过去,是不被过去的遗憾拖累,把精力放在未来的成长上。

职场里的矛盾,也能用这句话化解。和同事有矛盾时,如果总纠结“他为什么针对我”,就会导致上班时心神不宁,工作也做不好。“忘情”并非“不生气”,而是“不被生气的情绪影响”,不再琢磨同事的心思,转而思考“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,让矛盾不影响工作”,慢慢的,能力越来越强,和同事的矛盾也就慢慢化解了。原来“太上忘情”不是逃避问题,是不被情绪困住,用成长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
书的最后,太白金星终于成了金仙,并将自己的残魂托付给观音,选择转世投胎,去体会人间的得失喜悲 。他悟到的“超脱因果,惟修自身”,不是成了神仙后的高高在上,而是作为普通人的通透,敢于体验生活、接受生活的不完美,守住自己的初心,专注做好该做的事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也是他成仙过程的延续,以不同的身份和经历去感悟世间的因果和人生的真谛 。

马伯庸总愿意写那些暗藏在历史缝隙里的小人物。用他的话说,这些人是“干活儿的”,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。《太白金星有点烦》不只是一本幽默小说,它更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职场的无奈、社会的痛点,也照出了人性的温暖,帮我们看明白: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,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日常,是在“烦”里找平衡,在“无奈”里守善意。读这本书时,我们笑太白金星“猜指令”的狼狈,笑镇元子“营销人参果”的精明,但笑过之后,更多的是思考,如何在复杂的世界里,保持自己的初心和善意,这才是这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。

互动问题

生活中你曾因“过度纠结不能控制的事”陷入内耗吗?后来是怎么用“只存己念”的道理调整的?

发布于:北京市

Powered by 吉林快三彩票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